![]() |
老前人與前人老 簡介 |
老前人-白水聖帝 簡介 |
老前人姓韓,諱上恩下榮,字上杰下卿,號雨霖,又號潔清,晚年自號白水老人,河北寧河人,生於光緒廿七年﹝一九O一﹞,歲次辛丑三月廿二日。民國八十四年﹝一九九五﹞歲次乙亥正月廿六日子時,一代宗師,成道歸天,享壽九十有五。老前人宏愿,無始無終,追隨老祖師、師尊、師母建立人間淨土,欲化娑婆世界為彌勒家園。 因此成道後仍以「白水老人」佛號示現人間。 老前人於民國三十七年,發大心愿從天津來到台灣替師傳道,臨行前夕,晉見師母老大人,師母慈悲指示到了台灣必須經十年辛苦,要是能忍受磨鍊,道務必興盛。老前人至誠所感,果然在臺灣不負師母期望,道務逐漸弘展開來,近廿年又從台灣普傳到世界各國,在美國洛杉磯有光明聖道院,日本東京有天一宮,泰國有孔廟,馬來西亞的亞羅士打有崇德道院,吉隆坡有崇德文教館,新加坡有崇德研習會等大型建築,佛堂遍佈香港、澳門、菲律賓、印尼、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巴黎、維也納、南非、泰國、美國、日本、印度、加拿大、德國、英國、韓國、越南、巴拉圭、巴西等國家,可說盛況空前。 老前人的慈悲心懷,關愛社會,首在雲林縣西螺成立信義育幼院,又在埔里成立光明仁愛之家,實踐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精神,成立崇德文化教育基金會,不斷提倡、鼓勵道親身體力行,實踐道之宗旨。 老前人帶了多位前人來台灣開荒辦道,經過五十年的光景,道務非常弘展,因為老前人年高德助很受各組線道親尊崇景仰,大家尊稱為「道長」,民國八十二﹝一九九三﹞年五月榮獲執政黨李主席核頒華夏一等獎章,表彰道親成為安定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,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,值得全體道親感到榮耀與喜悅。 近年來,老前人領導下好幾位前人先後成道,受天恩慈封為大帝、真君、菩薩、仙長、大仙等等,果位高超,可印證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絲毫不假,吾們大家蒙沾恩澤,應認理實修,培養大智、大仁、大勇的修辦精神,共同緊追師尊師母的天命,護持老前人開創之道場,承繼老前人救世之偉愿,弘揚大道於萬國九州。 |
領導前人永恆舵手-不休息菩薩 簡介 |
陳鴻珍女士,生於西元1923年,河北省天津市人,成長於富裕家庭,其父乃一大善人,常懷慈心救助孤寡,嘉惠貧民,澤被桑梓。 民國三十七年,前人追隨老前人來到台灣,從此在台灣寶島與眾生結下了很深的善緣,四十餘年來,不論多少痛苦與挫折,都在前人的堅強意志下忍耐、突破與接受,而後化為一聲聲的喜悅,和一句句的道喜。誠如前人常感恩說:「一切的成功都是師尊師母天命領導,諸天神聖、萬仙菩薩打幫助道,老前人大慈大悲,再憑自己一股真誠的毅力。」從鄉下走到大都會,從農村走到學界,從國內走到國外,建立了海內海外十七個大道場的道務,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擔的大任,必有大智慧和獨到的見地,將道場規劃的有條不紊,在各道場提出「集體領導、整體帶動」,在道務領導或道親成全切實做到情、理、法兼顧。在事務上「十組分工」而團結合作,在修辦精神,力求「學、修、講、辦」四好。這是道場未來遠景的藍圖,一年復一年,逐漸雕塑,前人在修辦理念推動力行「建立國際化的修辦人生」,在德行涵養上實踐「內德~溫良恭儉讓,外德~恭寬信敏惠」達成五輔之德,對坤道尤其注重「坤範四德」,對乾道要求「理直氣和,得理且饒人,切實做到心誠、色溫、氣和、辭婉」的涵養。道場的成長,更是費盡苦心,從平安道場欲達到模範道場,必須所有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都做到標準化,也就是道親的標杆,因此,前人風塵僕僕,隨處提攜教誨,更重視人才的培養。在道務中心的光慧文教館,成立崇德學院,積極造就修辦人才。在道親教育上,規劃了新民、至善、培德、行德、崇德的五年進修班,為了成全老年道親成立了長青班,為了照顧幼小道親成立青少年界,更為了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,盡一份棉薄之力,大力推廣兒童讀經教育,做好健全人格的紮根工作,影響家長與家庭,進而影響國家社會,可說是包含了老、中、青、少,各界道親都給予溫馨的成全與照顧。 為了回饋社會,照顧學界道親,先後成立了崇德、崇仁、崇禮、崇義、光慧等文教基金會,不斷投入相當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、推行修道生活化、社會化、家庭化。經常舉辦淨化人心、活水系列、心中有晴天等文化講座,以及高中、青少年夏令營、成年禮,又成立發一崇德慈善基金會,辦理各項慈善、義賣、義診、濟貧恤苦等工作,對社會國家盡一份心力。推行「寓教於道」的實質活動,更將大道推廣到東南亞各國,以期建立一道同風的彌勒家園。 前人一生提倡孝道不遺餘力,終生集信心、愛心、耐心、恆心、用心於一身,帶著吾們走出人間最光明的大道,為我們排除了許多修道的障礙,如同燈塔一般,照澈後學們修道、辦道的前程,吾們應手牽手,心連心,團結在前人辦道的方針上,履行前人修辦的精神,共同創造永恆不朽的慧命。 前人來台五十餘年,得到國內外政府肯定與表揚,如 1993年獲教育部頒發全國推行社教有功個人獎。 1994年獲頒全國好人好事八德獎代表。 1995年並獲泰國皇家社會福利救濟院頒獎,表彰其致力傳播光明大道於世界,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卓越貢獻。 1999年榮獲當時執政之國民黨頒發華夏一等獎章,肯定前人老為社、國家之貢獻。 2000年榮獲中國文化大學頒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。 2002年榮獲內政部頒發一等景星勳章一座。 2003年第二度獲教育部頒發全國推行社教有功個人獎。 另我們前人所設立的五個文教基金會(崇德、崇仁、崇禮、崇義、光慧)分別在民國80、83、84、85、86、88、90年共七次榮獲教育部推行社教有功團體獎。 前人一生為道犧牲奉獻,一生清修,普渡有緣;以天心為心,以師志為志廣宣大道;持身聖潔威儀莊嚴;開荒台灣寶島六十餘載,懷世界之宏觀;茹苦含辛救世救人,行佛之四無量心,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,至誠無息;且將傳統之道場加以興革挹注,可說其智慧溥博淵泉;善巧方便審時度勢、通權達變;引導後進循循善誘帶動向前;造就無數人才,其於道之大體大用周全;將老、中、青、少權分三界,猶如四時合序,一元復始,生生不息,三界一元;承天讚許賦予景命,聖脈續衍;眾等共尊為永恆舵手,其偉大精神鬼神感泣仰瞻。 大德前人於二○○八年歲次丁亥十一月廿九日子時,愿血流盡回天繳旨,佛歸本位道證無極, 老母賜封為「不休息菩薩」。 |
一代儒宗 〔白水聖帝〕成道十週年 感恩紀錄片 |